镜头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镜头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保八进入决战时刻把握好宏调的节奏和预判

发布时间:2021-01-07 18:45:34 阅读: 来源:镜头厂家

积极变化和隐患影响并存,强烈暗示下半年中国经济应战危机正在进入转折点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1%。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说明经济增长企稳回升的局面越来越明显。

与此同时,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9.3个百分点。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2.9%。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3.5%。这些重要产业数据趋势仍旧向下。

接受采访的多位专家向《瞭望》新闻周刊表示,这些数据喜忧参半,我国经济走势可能逐季提高,或者说今年二季度有可能成为本轮经济调整“右半边”走势的开端,但这并不能打消对未来经济走势是V型、U型还是W型、√型的疑问,“短期企稳向好能否转化为中长期持续回升,仍是个是个未知数。”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也坦言,“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国民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回升态势还不稳定,回升格局还不平衡,回升过程中还存在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

对下阶段,受访专家认为,要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着力巩固和发展经济回升势头,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提高经济回升的质量。

三大积极变化

多位受访专家通过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分析后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出现三大积极变化:

GDP增速降幅缩小,宏观经济增长触底回升。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分析说,尽管今年一季度GDP增长速度只有6.1%,比去年第四季度回落了0.7个百分点,但降幅比去年四季度减少1.5个百分点。二季度GDP增速明显高于一季度,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触底回升态势,从而结束连续7个季度下行的趋势。从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分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工业增长从3月份开始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波动回升态势。

市场信心开始恢复。从微观层面看,订单增加,库存下降,微观经济回升趋势日益明朗。由于汽车、房地产、家电、有色金属等主要市场的先后转暖,6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3.2%,已连续4个月保持在50%以上。采购经理人指数的加速提升,使制造业市场景气度从今年3月份开始从“景气恢复”提升到了“景气向好”区间,投资者、消费者和生产者信心开始恢复,对经济前景预期由前几个月的过度悲观转变为近期相对乐观。

经济结构出现一些新变化。陈东琪说,从需求结构看,公共消费领域的投资比重提高;从产业结构看,基础产业和服务业比重提高,特别是“两高一资”行业投资占比下降,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医药等低耗能、高技术行业开始呈现加快发展趋势。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说,今年上半年各地区GDP增长中,经济增长率超过10%的地区中,中西部占了大多数,区域协调发展呈现积极变化。

三大隐患影响可持续回升

对于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部分专家关注到数据所显示的一些经济发展中的矛盾,他们认为有三大隐患可能影响经济持续回升:

产能过剩和强劲投资容易造成新的失衡。当前,我国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不仅表现在三大产业之间,还表现在产业尤其是工业内部;产能过剩中既有数量较大的落后产能,也有因前些年旺盛的出口需求而过度扩张的高端产能。有经济学家根据经济增速的落差与前几年超常的产能闲置率,大致测算出新的产能过剩程度为40%左右。专家说,“现在面临的难题是产能大量过剩需要扩大投资来提高设备利用率、消化库存积压,但投资快速增长又会大规模形成新的产能,加大产能过剩压力。”

他们分析认为,这一轮产能过剩的严重程度及影响可能超过上世纪90年代,“去产能化”将是一个较长的调整周期,主要取决于外部需求回升、消费需求扩大、产业结构调整等进展。在这段时间内,其矛盾及影响将会反复表现出来。

现实的通货紧缩威胁和长期的通货膨胀预期并存。数据显示,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6月份同比下降1.7%,环比下降0.5%)。专家认为,此前一直争议的通货膨胀论可以终止,这些数据已经很明确地告诉大家,目前根本不存在通货膨胀问题。但因货币信贷前期增加较多,国际国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普遍明显上扬,尤其是资产价格上涨趋势加大,使得针对资产价格和加强信贷安全的政策措施越来越紧迫。

陈东琪分析说,我国的CPI连续5个月、PPI连续7个月负增长,如果将这两个指数增长连续3个月处于零以下定义为通货紧缩,则目前已进入通货紧缩的区间。从各方面情况看,通货紧缩形势还将持续数月。而另一方面因美元滥发而引起的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的上涨,加剧了人们对通胀的担忧。特别是货币大幅扩张,流动性极其宽松,将为未来CPI上涨埋下隐患。

信贷规模激增和带动社会投资的矛盾。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央政府已完成全年投资预算额的61.9%,部分项目投资额度已接近用完,下半年继续大规模的政府投资面临财政瓶颈。

专家分析认为,政府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在第四季度大幅减小。而当前我国投资快速增长主要是政府主导型,出现政府投资热、民间投资偏冷的现象。这种情况将会产生极大风险,因为大规模的信贷激增难以持续,在信贷激增难以持续的情况下,经济大势怎么走,尤为值得研究。

适度宽松保增长、结构微调防滞胀

货币政策在继续保持“适度宽松”以刺激经济回升的同时,需对潜在的滞胀风险及早作出反应,防患于未然;如果出现CPI越过3%的警戒线,而GDP增速仍在9%以下徘徊的苗头时,货币政策应及时转向,从偏积极转向相对中性。这是多位受访专家的判断。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说,短期内货币政策应继续保持适度宽松,无须作重大调整。专家分析认为,货币政策之所以应继续保持“适度宽松”,在于目前我国经济稳定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固,经济走势出现波动的可能性较大,货币政策如果在此时贸然“紧缩”将面临很大风险。延续当前的信贷政策,主要是基于“保八”的大目标不动摇。

陈东琪分析说,在目前M1、M2增速分别高达24.8%和28.5%的情况下,如果继续加大放松力度,可能会造成新一轮大起大落。他建议下半年,在三大金融指标的增速基本保持目前水平的基础上,“货币政策可从内部实行稳健政策,不能让人觉得政策变了,但可对政策措施操作的着力点、策略和方式进行微调,货币总龙头还是早紧一点好,早紧是小紧,如果以后再紧就是大紧,会对经济复苏产生巨大影响。”

来自专家的建议,一是从宏观上把握好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度”,避免货币信贷长期超量投放和总需求盲目、无节制增长;二是在财政、信贷资金运用上应注意方向和结构的优化调整,既要促使资金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以便使资金的投入能够带来相应的产出,又要防止由于对实体经济投入不当而造成产能过剩和资金浪费;三是注意对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宏观调控,防止资产价格泡沫复发以及可能由此带动的物价上涨;四是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防止输入型通胀的形成。

把握好宏调的节奏和预判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余斌等专家认为,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皆是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科学决策,显示出中国政府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复杂局面的能力。为了进一步巩固国民经济回升的基础,防止经济走势出现反复,应该抓紧三方面的政策准备。

在坚定不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对宏观调控的着力点、策略和方式进行微调,逐渐转到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同时实现持续快速增长的中长期目标上。在财政政策方面,继续落实增加开支和结构性减税计划,择机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开征或提高资源税和环境税;在货币政策方面,M1、M2和信贷三大金融指标的增速应基本保持在目前水平,既可以防止出现反复,也有利于避免出现通胀和经济过热的隐患。同时,密切跟踪监测国内外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科学预判国民经济的走势,做好短期和中长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应对预案。

进一步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在实行积极的消费政策、激活城乡消费市场的同时,从两个方面进一步扩大内需:一方面是用好4万亿元的政府投资,发挥其扩大内需的“领头羊”作用,主要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是以4万亿元撬动40万亿元的非政府投资,发挥其扩大内需的“主力军”作用,主要提供私人产品、私人服务,从而实现这两类提供或生产主体的互动效应。

在稳定外需方面,专家们认为,从短期来看,除了寄希望于欧洲、美国、日本等主要出口市场的需求回升,还应辅之以提高出口退税、进一步开拓拉美和非洲新兴市场等手段,以稳定外需。从长期来看,应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千方百计拉动内需,降低对出口的依存度。

抓住机遇,下决心解决落后产能和产业调整问题,早调整、早主动。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鼓励和支持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力争实现国民经济平稳回升和可持续发展。

上海明珠医院皮肤主任介绍:白癜风患者多喝水的好处?

南京皮肤病医院_灰指甲的6个发病因素

扁平疣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南京皮肤病研究所需要预约吗_男性患有白癜风在冬季要如何护理

重庆牛皮癣中医治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