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镜头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互联网巨头合并背后资本大佬在鼓吹推动

发布时间:2020-02-13 21:35:05 阅读: 来源:镜头厂家

3年前,优酷和土豆的“联姻”震惊了互联网圈,中国亿万网民瞠目:互联网企业家还可以这么玩儿?3年后的今天,58同城与赶集、滴滴与快的、美团与大众点评,这些互联网巨头纷纷玩儿起了“同类项合并”。

互联网企业的合并,是资本寒冬下的不得已而为之,还是强强联手占领高地的上策,抑或是资本层面的精心策划布局?这仍是业界关心的问题。而巨头合并后,会不会再出现“阿里拟45亿美元收购优酷土豆集团”的场景,谁也无法预测,因为互联网的明天充满了未知和机遇。

表面上的“联手经营”

今年,中国互联网企业迎来了行业内部合并的一波浪潮。

2月14日,滴滴快的宣布合并。双方将实施Co-CEO制度,而不是其中一家管理层主导,原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将同时担任新公司的联合CEO。

4月17日,58同城宣布战略入股赶集网,双方共同成立58赶集有限公司。根据协议,合并后,两家公司将保持品牌独立性,网站及团队均继续保持独立发展与运营。

10月8日,美团、大众点评两公司共同宣布合并后的格局,新公司将实施联席CEO制度,美团CEO王兴和大众点评CEO张涛同时担任联席CEO和联席董事长。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

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多家互联网巨头公司捉对合并。从每次合并的情况来看,合并后的公司模式都相同,实行联席CEO制度,保持各自品牌和团队的独立性。更早之前的优酷土豆合并后也采用了这种模式。

从每次合并前夕,双方老板写给各自员工的公开信中可以看出,几家互联网公司都是以对等的姿态坐在谈判桌前,共同描绘未来,而老板们也许诺:“强强联手,保证团队稳定,保障员工利益,是合作的关键原则。”

实际是“大鱼吃小鱼”

上述对等的模式真的可以持续下去吗?团队和品牌的独立性如何保证?这些可能并没有合并时对外宣称的那么简单。

“一山怎么能容二虎?最终还是会以一家默默退出而告终。”知名互联网学者李易这样评价互联网公司的合并模式。他认为,像滴滴快的、58赶集和最早的土豆优酷,其在两两合并之初,本身就不是一个体量级别的公司。

知名IT观察者洪波也有同样的观点。他以优酷土豆为例说到,优土到后期,基本上是土豆的高管退出,由优酷来接管。58和赶集也差不多,相对来讲,58的生存状况可能更好些,所以58是主导方。滴滴和快的在合并时,也声称换股对等合作,但实际上,也是滴滴收购快的,快的的管理团队也是在完成合并后退出。

除了专家的分析外,数据也能佐证这一观点。通过百度指数,可以调取近一年的数据。输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两个词汇,从今年2月份开始,显示滴滴打车热度的曲线明显高于快的打车,而在2月之前,两公司的热度曲线基本持平。而就在2月份两家公司正式“牵手”。同样,输入58和赶集,也出现了类似的曲线走势。

数据不能证明合并后一家在营收和公司地位上的衰败,但足可以证明,合并后相对弱势的一方品牌的弱化变得更为迅速。

大众美团情况特殊

上述大鱼吃小鱼的特征并不能用来概括大众点评和美团之间的“联姻”,这对欢喜冤家的情况有点特殊。

大众点评和美团的立足点和属性完全不同,大众点评的传统业务不是团购,是做点评的,是带有媒介属性的。而美团作为团购出身,是具有电商属性的。

所以,这两家公司合并后的走向,被业界人士做出各种测试和解读。

“我觉得这两家将来有一种可能是,先合并,然后再分家。”李易大胆地猜测两家公司今后的走向。他认为,两家在合并的时候,大众点评可以把自己的团购业务拨出去,交给美团,美团可能打包在一起,奔着上市去。“不管怎样,他们都会坚守各自之前擅长的领域。”

□分析

资本做局主导合并

短时间内这么多家互联网巨头走向了合并,业界均纷纷猜测,这与资本的推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李易赞同这种观点,他甚至认为,完全是资本层面在“捣乱”。

“以这次美团和点评的合并为例,肯定是红杉等资本大佬在后面做的局。”李易肯定地说,红杉资本是美团和大众点评两家的大股东,其在两边都有投资。合并之前,两边一直打价格战,红杉就得两边一起烧钱。推动合并的好处就是:一方面节约资金,减少对两边烧钱式的投入。另一方面搞垄断,一些小的创业者就会感到恐慌,然后低价把公司卖掉。这样一来,资方既减少了支出,又增加了收益,是他们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但洪波认为,资本作为推手的作用是存在的,但没有那么大。

“大家不要高估了资本作为推手的力量,”洪波说,如果两家合并了,幕后的红杉资本肯定收益较大,但红杉毕竟要说服两方的管理层、董事局团队和两方的股东,这两方的股东涉及到腾讯、阿里这样的巨头,没有一个靠得住的理由,是不那么轻易能说服的。“其实还是出于两边各自利益的考虑,他们同意合并,最终才成功的。”

资本寒冬远未到来

不管怎样,资本在这一桩桩合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论作用大小。但为何资本偏偏在这个时候做出这样的动作,是不是意味着资本寒冬的到来?

互联网资深观察者、专栏作家李东楼认为,最近一段时间,中概股和A股市场确实表现不佳,也确实有些投资基金在今年出了问题,最近也听说在上一波投资热潮中已经投到“弹尽粮绝”的风险投资机构,资金出现缺口的事情,但这远远达不到资本寒冬的地步。

“所谓的资本寒冬,是融资难。但融资不是今天难,是天天都难。”李易认为,现在完全是资本在吓唬人。资本方永远是希望用最低的价格,买到最高品质的产品,这是毋庸置疑的。现在放出资金吃紧的声音,可以换取他们最愿意看到的场景。以前的公司1000万美金不卖,现在500万美金就赶紧把股权卖了出去。

“更多的是投资方、资本方在借助股灾这个宏观背景在恐吓我们的创业者。”李易说,特别是多数互联网概念股都是在美国上市的,这些投资人在A股的巨震当中并没有遭受到多大的影响。

在第二届网易未来科技峰会上,今日资本创始人兼总裁徐新坦言:“现在的O2O也好,移动电商也好,都还在烧钱,这时候如果你想拿到钱,如果我是你,我就降价融资。”徐新解释说,企业倒闭了是不值钱的,最关键是能不能打胜仗,如果能打胜仗,价格便宜一点也可以,拿到钱才是扭转战斗胜负的重要拐点。

□影响

不管导致这些互联网巨头合并的真实原因和动机是什么,但是合并是实实在在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那么这些大的互联网公司合二为一对市场有什么影响,究竟是利还是弊,或者利和弊哪方面更多点?对此,李易作出如下总结:

合并企业获得优势

从市场角度来说,是有利的。合并之后竞争会减少,行业会更规范。比如滴滴、快的合并后,双方的精力会更多地放在对有关部门的公关上,游说交通部门,游说各地政府。合并前两家天天打仗,抽不出手来做这些应该做的事。合并之后,双方之间的争斗告一段落,新公司在市场上达到一定份额了,也可以当做砝码,也就有了和有关部门博弈的资本。

对于已经合并的企业来说,都是既得利益者,都是有利的,也是有利于发展的,而且每一家走的似乎都很顺利。不过,土豆优酷是个特例。李易分析原因是在于,优酷土豆即便合并之后,在市场上仍然有大量的巨头型竞争者,比如爱奇异、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等大佬级公司。两家合并后市场份额未能超过百分之八十,无法成为寡头,也无法垄断行业,这是导致合并后发展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对用户与行业不利

对消费者和用户来讲,是不利的。选择少了,优惠便少了。普通用户获得因为竞争而产生的促销、打折和返券儿等活动越来越少了。

同时,对于那些没有加入到合并行为里的企业也是不好的,两家合并是强强联手,垄断市场,对小型企业是有打压的作用。

“我认为资本现在的这种促成合作的做法是很坏的”。李易表示,从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来看,合并是不利于创新的。他拿美国来举例,如果美国要搞一个带有垄断色彩的并购,都是跨日持久的,需要很长时间的审查,因为这些事大家看得很明白,对行业不利,但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太重视这件事情,没有过于繁冗的审批流程。

两家巨头合并成为寡头,行业里的其他小伙伴们就很难活下去,没有了竞争对手,寡头很难有创新的动力。比如百度,在搜索领域占据绝对优势,但其近几年也面临着创新困境,在核心业务搜索引擎上,是很难看到他们的创新了。因此,企业合并之后,不仅不利于行业内其他小企业的创新,也不利于大巨头自己创新,这是业内公认的事情。

□前景

优土或被深度整合

就像文章开头所讲的,互联网的未来充满未知和机遇,下一秒发生什么都有可能。今年内的多家互联网巨头公司合并,短期内并不能预测到未来的走势会如何,但已经牵手3年有余的“优酷土豆”,在前几天有了个新的节点。

10月16日,阿里巴巴对外宣布,已经向优土公司董事会发起收购要约,拟以每ADS(美国存托凭证)26.60美元、总金额将超过45亿美元,收购除阿里持有股份之外的全部流通股。要约交易的完成,需要等待双方并购协议谈判及阿里巴巴集团对优土尽职调查的完成。

在此之前,2014年5月,阿里巴巴以12亿美元入股优酷。截至2015年6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持有优酷土豆流通股的18.3%,

对此,艾媒咨询CEO张毅表示,在成功私有化成为阿里全资子公司后,优土不排除会与阿里影业深度整合,但这无疑是个好的选择。

可以预见的是,在阿里全面收购优土后,将从用户、广告、内容采购、带宽成本以及多种变现模式上,帮助优土全面升级。

即便如此,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领域,优酷土豆的命运轨迹也未烙上句号。

命运或还在资方手中

对于其他几家已经合并的公司,未来的走势和命运,或许还是掌控在资本手中。

“滴滴快的未来有没有可能被某一巨头吞并,可能性是有的,但不大。”互联网分析师、万擎咨询CEO鲁振旺分析称,因为在出行叫车的市场,目前来看,滴滴快的做得很好,现在遇到最大问题就是政策,一旦与政策放开,滴滴快的在叫车领域里有着绝对的优势,是很容易挣到钱的。再有,这家公司股权分散,对于资本方来讲,谁都不太愿意放弃股权。

而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盈利。两家现在有大量的地面团队,员工数量已经有两万人,如此大员工规模对应现有的营收肯定是要亏损的,对他们来讲,下一步的动作是减员增效,再次被合并还是有可能性的。假如两家还是处于亏损状态的话,资本很有可能在其最低迷的时候,用低价将其吞并。

在鲁振旺看来,58和赶集又是另外一种情况。合并后的盈利不是问题,在信息分类领域,也没有太大的对手,只需要考虑发展的问题,比如深入O2O市场,总体来讲是属于高枕无忧的。可能BAT对于这块市场并没有那么感兴趣,目前来讲,短期内不会有再次被吞并的可能。

“但总体来讲,对于整个互联网庞大的市场,几家合并的公司未来究竟会怎样,谁也说不准。”李易总结说,因为中国互联网还有很大的空间,在资本的影响下充满了未知数,但不管怎么变,至少寒冬未至。

广州代理记账会计

海外业务

深圳注册公司资本